一直以來不管是否由我接生,我都很愛聽媽媽分享生產經驗。一方面可讓我試著從產婦角度看生產,二方面也可得知哪裡可做得更好。最近身邊幾個友人接續順利生產,雖然更讓我深刻體會每個人的故事皆獨一無二,不過,也發現大家的抱怨都很類似:「以為生完就能專心擠奶、照顧寶寶,沒想到身體還是這麼多不舒服」、「怎麼都沒人說啊!如果可以事先知道,就不會那麼不知所措了!」
的確,在快生產前,媽媽注意力都放在迎接新生兒的前置作業,擔心是否能順產。
就連產檢醫師如我,在產檢時也多半會跟媽媽說,「一切先不用擔心,你一定會很順利的!」倒不是我報喜不報憂,刻意不提產後媽媽身體上可能遇到的困擾,)而是因為每個人對疼痛的主觀感受不同,體能和健康狀態也不同,以至於產後復原的狀態不同, 因此實在很難在產前把所有事情講個明白。不過,有幾種狀況,和產前想像有落差,每個媽媽的狀況又不同,為了減少產後的焦慮,讓自己可以從容應對,我認為還是先知道比較好。
**第二波傷口疼痛 來得又急又快
「媽咪,你再用力一次,小孩生出來以後就不痛了喔!」在最後關頭我們習慣性這樣鼓勵媽媽,但這句台詞其實只對了一半,胎兒娩出後,宮縮的痛雖緩解,但不表示真的就完全不痛了!
因為生產導致的撕裂傷,以及胎頭擠壓產道造成會陰部腫脹,都會使得很多媽媽產後坐立難安,走路時只得腳開開避免壓迫傷口、一走快就有明顯的撕裂感、小便時有如刀割。如果痔瘡因生產時腹部用力而掉出,還會造成肛門痛、大便更不敢用力。這些狀況,又以待產時間久的媽媽最為明顯。
另外,也有媽媽和我反應,減痛分娩效果太好了,生產時都不會痛,以為自己可以「無痛」下莊,結果麻藥退去後,一下床才發現傷口如此脹痛,站都站不穩,著實把她嚇了一跳!
所以我要藉此提醒,產後媽媽第一次下床一定要有人在身旁,避免因疼痛頭暈而跌倒,伴侶更是要拿出耐心來理解與陪伴。比起產前,產後因宮縮、傷口疼痛,行動可能更為緩慢、上下樓梯、如廁都需要人協助,不是生完就「沒事了」!
當然也有人產後第二天就健步如飛,但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不同,妳不需要為了別人很「耐痛」,就「忍痛」。
@@烏烏的建議:這些脹痛不適,在產後第1-2天最明顯,通常會在二十四小時內的急性期建議媽媽冰敷傷口,之後改以溫水坐浴,並以溫開水沖洗傷口、搭配止痛藥、軟便劑、痔瘡藥膏(哺乳皆可使用)。
剖腹產的媽媽雖會陰沒有傷口,但當術後止痛藥移除,也會明顯感受到腹部傷口拉扯與宮縮痛。建議移動或下床時,可使用束腹帶來避免拉扯傷口。當咳嗽、大笑、打噴嚏、如廁腹部用力時,可再用雙手護著肚子減少晃動產生疼痛。
**惡露有時多、有時少,不過都會越來越少
很多媽媽會注意到出院後,惡露量反而變多,以為自己是大出血。其實,隨子宮收縮、內膜血管跟著萎縮的過程,惡露本來就會不斷地製造然後排出,一直持續到產後六週,並非一次就排完了。
只不過剛生完時,為促進子宮收縮、評估出血量,醫師會內診將惡露徹底清乾淨,所以產後一、兩天會有幾乎沒惡露的錯覺。出院後,疼痛減輕,活動量變大,站立時間變久,惡露就會順勢流出來。再加上餵奶時體內泌乳激素升高會促進子宮收縮,除了腹部悶痛,惡露量也會相對增加。
@@烏烏的建議:總結來說惡露約在兩週左右轉呈暗紅色,每日量的多寡取決於子宮收縮、活動量,也可能掉出血塊,約六週轉為淡黃色。但只要整體趨勢是逐步減少,出血量沒有自己平時月經第二天的量多,都屬正常範圍。
出血量也不是媽媽亂吃亂動造成的,不必擔心吃錯什麼、補過頭才讓自己出血。產後飲食方面只要避開人參、酒精明顯會影響宮縮的食物即可,不需動輒得咎。至於傳統上標榜排惡露的生化湯,對於產後恢復並沒有明顯的幫助,可喝可不喝。
**一句話惹怒產後媽媽:「不是生完了,肚子怎麼還這麼大!」
產後最讓媽媽焦慮的還是眼睜睜看到這麼大一隻的寶寶從肚子裡跑出來,但是肚子怎麼還像懷胎六個月一樣大,為什麼電視上的明星恢復得如此快,是不是一定要像其他人一樣穿塑身衣才回得去?
冷靜來想,肚子被撐開九個月,組織要歸位當然也需要一定時間,不可能瞬間平坦。一般來說皮下水腫、脹氣需兩週、子宮回到骨盆腔也要六週,被撐開的腹直肌甚至要半年才會復原。
另外,肚子縮小的速度個體差異也很大,有些人胎兒小、羊水少、皮膚組織較緊緻、脂肪層薄,縮小速度當然比較快,相反的,若懷雙胞胎、子宮有肌瘤的媽媽縮小幅度當然會慢上許多。
也有不少媽媽會發現,產前沒有水腫,卻在生完下肢腫得和象腿一樣、繃緊脹痛,面部浮腫。這是因為產後,原先聚集在子宮的血液和體液要重新分配,因此除了大冒汗、尿多,也容易積在四肢。
@@烏烏的建議:被動式的腹帶、塑身衣、骨盆帶,不僅無效還可能因慢性增加腹內壓,反而提高子宮下垂風險。
若是水腫嚴重,則可藉抬腿、按摩、穿彈性襪來緩解症狀。另外多走動、喝水,也會幫助身體將多餘的鈉排出。
**核心像極了洩氣的皮球
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核心無力,很多人會發現產前拿手的棒式一秒都撐不起來、徒手深蹲也是東倒西歪,肚子完全使不上力,下半身好像一灘爛泥。這也常常是許多媽媽在產後會特別失望、甚至不想再運動,對自己失去信心的主因。
其實這是因為產後肚皮像瞬間洩了氣的皮球,相對產前的飽滿緊實,核心相對變得鬆垮無力,運動表現也因此不如產前,另外因為剖腹的傷口在腹部,剖腹產後核心無力的症狀則更明顯。
@@烏烏的建議:產後運動的回歸大原則是「戒急用忍」,不妨先將重心放在精神體力的恢復。可從腹式呼吸、死蟲式、貓馱式慢慢開始練習,再慢慢進階到棒式、深蹲,慢慢就可找回肚子用力的感覺,避免操之過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講了這麼多,我還是得強調,產前功課做的「剛剛好、差不多」即可,各式的狀況只要心裡有底,大概知道怎麼應對即可,不需要越查越細,一頭鑽進罕見的併發症做「學問」,反而會越查越焦慮。
另外,我認為與其查一堆資料、看眾多明星網紅神奇產後瘦身的心得,倒不如在產前就找到自己信賴的資訊來源,比如自己產檢醫師的文章、書籍、有經驗又不給壓力的好姐妹、有專業醫師巡診的月子中心。這樣在產後遇到突發狀況時,才知道該聽誰的意見,不至於迷失在一堆雜亂資訊中,無所適從。
最重要的是,不斷告訴自己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會更好。可參考別人的意見,但避免過度比較,尤其是社群間的陌生人。因為你完全無法確定,他們呈現出的美好到底是真是假,伴侶也要了解這個時間點,媽媽正經歷一場人生「劇變」,身心靈都很脆弱,有時候只能陪著媽媽見招拆招,給助力而不是壓力。
#產後回歸是個考驗
大家覺得預先知道多一點才安心,還是先不知道比較快樂呢?
產後又有什麼事情著實「嚇到」妳嗎?
「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鄭丞傑醫師健康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茉茉 Mozaiyang Stu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預防子宮病變!改善子宮肌瘤,營養師教你這樣吃!健康2.0 的評價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健康話匣子|運動可以縮小子宮肌瘤嗎?ft.筋肉媽媽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預防子宮肌瘤運動- 健康2.0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子宮肌瘤手術經歷分享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腹部是青春之泉,中醫師:子宮肌瘤者更要鍊核心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讓我瘦了3公斤的超大顆水瘤……(內附水瘤圖,血腥注意) - 女孩板 的評價
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鄭丞傑醫師健康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0歲的熟女
子宮肌瘤5.4 公分
海扶刀治療後三個月不但不再經期大出血
直徑居然只剩下1.2公分
換算體積是縮小了99%以上
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也令人羨慕
是我在台北高雄兩地海扶治療五年半以來縮小最快的一位
依照過去國際上的統計分析
也包括我自己的論文
治療後三個月體積平均是縮小40%左右
這個熟女術後除了加強運動強度之外
喝了不少維他命D3(優寶滴)
她認為可能有幫助效果
我告訴她:不知道是不是有關
只知道液態維他命D3可以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
#海扶刀
#子宮肌瘤
#維他命D3
左邊:治療前。 右邊:治療後
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茉茉 Mozaiyang Stud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開完刀出來啦!來報平安,今天很醜,現在整個人還有點昏沉,肚子傷口很痛😂😂😂
#開刀原因吃飯中慎入
話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只要有露肚臍的照片,都會用一朵小花遮住?
這次會住院開刀,是因為我五年前開過子宮肌瘤,當時是從肚臍開單孔腹腔鏡,所以肚臍留有一個米粒大的疤,結果因為我有蟹足腫體質,那個疤越來越大,越來越凸,中間還經歷懷孕被撐大又縮小,兩週前突然劇痛很像被殺一刀那種痛,痛了幾天居然破掉流了很多血跟深綠色的濃😱😱😱
於是只好緊急就醫,醫師說肚臍週圍都感染發炎了,要開刀把發炎的地方都拿掉,然後再重建個肚臍形狀縫回去,醫師有說我那肚臍不重建也不會死,只是會很醜⬅️講話超實在的醫師,我說我還有在拍內衣跟運動衣,我想要漂亮的肚臍,不要醜肚臍啊啊啊啊😂😂😂
這就是我這次住院開刀的原因啦!聽起來有點蠢齁?人生沒想過有一天肚臍要挖掉重建啦😂😂😂黑默還笑我說我是他認識的人裡面唯一一個要去開刀重建肚臍的,我同學也說別人都去整臉整胸,我居然會獲得一個嶄新的肚臍,實在是太酷了!😎😎😎
那就敬請大家期待我全新的肚臍吧!(蝦密!?)(有人會期待這種東西嗎?)🤣🤣🤣
子宮肌瘤縮小 運動 在 預防子宮病變!改善子宮肌瘤,營養師教你這樣吃!健康2.0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